English

武汉迈向文化大都市

2000-02-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 斐 我有话说

叫好又叫座:文艺精品层出不穷

近年来,武汉以文化繁荣、文艺精品频出而轰动中华大地。仅1999年,就有话剧《春夏秋冬》、电视剧《走过柳源》、图书《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我是太阳》,理论文章《面向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等5件作品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武汉的获奖作品多是叫好又叫座的“双赢”佳作。武汉电视艺术中心主创的《走过柳源》,在刚刚结束的第19届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一举摘得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一名的桂冠。这是该中心在19届“飞天奖”评选中第11次摘冠。一个编制始终只有18人的电视剧创作中心,自组建以来的十多年里,生产电视剧超过500部集,没有一部废品,仅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率就达95%以上。武汉市的歌舞诗乐《楚韵》,话剧《同船过渡》和《情系母亲河》相继进京汇演,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汉味文化”一时轰动京城。特别是话剧《同船过渡》更是显得火爆:北上南下共演出70场,场场爆满。该剧荣获文化部“文化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在各种国家级戏剧评奖中创下“满堂红”的纪录。《明天启航》是武汉市儿童艺术剧院根据武汉市“十佳”少年方丽玲的事迹创作而成。1997年推出后,在上海、武汉及周边地区演出,产生了广泛影响,迄今已演满了800多场,正在向1000场进军,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演出最多的优秀儿童剧,也是舞台剧目的一个奇迹。

论文化氛围,武汉比不过北京、西安、南京,论经济实力,武汉比不过上海、广州、深圳,那么,武汉缘何文艺精品层出不穷而又长盛不衰呢?春节前后,记者深入武汉的文化院团、文联作协等单位进行了一番探访。

新思路新机制:文化院团重焕青春

谈起武汉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奥秘在哪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金生对记者说:以前,武汉市虽然也出了一些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但由于缺乏艺术精品的生产机制,作品获奖带有一定偶然性。面对滚滚而至的商品大潮,一些同志对创作和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信心不足。为重树繁荣文化的信心,由市委副书记韩忠学等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对武汉市的文化事业进行了长时间的专题调查,确立了一个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以“五个一工程”为导向的全面繁荣文化的宏观发展战略。针对武汉是个“戏窝子”的特点,选准戏剧为突破口,通过重点抓好一台戏,推出一批人才,搞活一个院团,带动文化整体繁荣。

那么,专业艺术院团又该怎样搞活呢?市委副书记韩忠学调查该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听取文化界人士意见时,提出广泛寻求社会支持,探索多种形式合作办专业剧团的思路。1999年5月底,武汉歌舞剧院出人员和节目,武汉有线电视台出资金,率先联合成立武汉有线电视艺术团。武汉话剧院与武汉电视台共同成立武汉电视演员剧团。武汉乐团与武汉电信局的合作已进入协议拟订阶段,电信局建有电信艺术团和业余乐团。这些合作,由于改变以往单纯靠一方资助的方式,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初步显示出生命力;有线电视艺术团一年来共创作上演大型专场歌舞晚会8台,创作各类节目数十部,完成演出150场,丰富了有线台自办文艺节目,活跃了武歌艺术生产和演出。双方拟在精品剧目创作上进一步合作,武歌近20年来第一次开排大型歌舞剧《山水谣》。进京公演后获文化部“文华奖”。

与此同时,市委宣传部还想办法建立健全各类基金,为繁荣文化事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几年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建立了四个层次的基金:第一个层次是市级“宣传文化基金”,启动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第二个层次是市一级专项基金,目前已建的有“新闻出版基金”、“文艺创作基金”、“文学创作基金”、“社科基金”和“对外文化交流基金”等5项,总金额达300多万元;第三个层次是有关部门根据具体需要建立的基金,如市文化局“戏剧创作基金”;第四个层次是各局所属单位根据需要建立的基金,如市杂技团、说唱团、汉剧院的艺术发展基金都已筹备完毕。对这四个层次的基金,市委宣传部对第一、二两层次直接控制使用,为繁荣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资金渠道。

既求稳又求活:作家艺术家安贫乐道

繁荣文艺事业需要优秀的艺术人才。武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陈复荣对记者说:“文联工作的重要责任就是要组织和联络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并努力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新人辈出的良好机制,使我们的文艺事业能够长足发展。”据介绍,武汉市文联有两个成功经验:

一是发现和引进人才,不断壮大文艺创作实力。文联现有武汉文学院和武汉画院两个专业创作团体。这是历届党组对人才引进的结果。池莉、董宏猷、刘醒龙、邓一光等一批拔尖人才都是先后从基层和外地引进文联的。二是建立健全合同制作家、院外画家、特聘文研员制度。市文联首先建立了合同制作家制度,后来又发展了院外画家和特聘文艺理论研究员。文联同他们订合同,定任务,给一定创作津贴,成果突出的给予奖励,但不进编制,不办调动手续。合同制作家等都采取一年一考核的办法,创作任务完成好的,继续签订合同,条件优秀的调入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培养储备文艺人才,扩大创作实力,形成文艺创作规模优势的一项有力举措。这个队伍同专业作家一起,成为武汉市文艺创作的骨干力量。

目前,以武汉作家群为代表的武汉文学创作队伍已进入比较有序的发展阶段,一支在年龄结构上由老、中、青组成,在层次结构上由专业作者队伍、合同制作家、业余作家队伍组成的梯次文学创作队伍已经形成,在作品的总量规模和创作方向的多样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体会是:无专业作家队伍不“稳”,无合同制作家队伍不“活”,无广泛的业余队伍则不“厚”,这些特征奠定了武汉作家群体的现状和发展基础。

“汉派”作家池莉成名之后,上海、大连等城市曾向她发出过邀请,但她仍舍不了武汉。池莉关注武汉地域文化已有20余年,她一直有意识地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武汉作为一个载体,一直活跃在她的小说中。她对记者说: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诗歌《离骚》诞生在楚地,最早的音乐之一《高山流水》吟唱在琴台,同其他几个大城市比较,池莉很自信地得出一个结论:武汉是诗歌和音乐孕育的城市。她认为武汉有着“冲动的、火辣的、自由的、散漫的、灵性的、以生命愉悦为根本”的灵魂。因此,她为能够为大武汉而写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楚风连汉韵:群众文化如火如荼

武汉市文化局局长陆柏兴对记者介绍说:武汉社会艺术团队在全国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的比赛中共获金奖5枚,银奖、铜奖40枚。其中双人舞《汉水情思》、无伴奏合唱《梦中的远航》、舞蹈《银碟的心声》、小品《扁担》、表演唱《化蝶》以整齐的阵容、鲜明的主题、优美的画面、娴熟的表演荣获金奖。大批群众艺术精品的诞生,从整体上提高了武汉群众艺术的水准,获奖数量与档次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给予“楚天群星奖”、市“五个一”工程奖和市长奖(现名“黄鹤文化奖”)等多种鼓励和褒奖。

如今,武汉三镇成了四季有好戏的文化“大舞台”:春有“迎春文艺月”、灯会、庙会;夏有五月歌会、“武汉之夏”文艺汇演、万人横渡长江活动;秋有“金秋艺术节”、登山活动、万人太极拳表演;冬有万人长跑、万人广播操等。在这个“大舞台”上,文化与体育在“联手”:“用文化包装体育,用体育展示文化”。文化之美与体育之健开始融合:舞龙、扇子舞、红绸舞、太极剑舞、时装表演、趣味运动会,风靡运动会,风靡广场、社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